首页  > 白求恩精神践行者  > 个人风采
白求恩精神践行者
个人风采

王沛坚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9-11 | 点击量:717


医患同心 骨肉相连


    从医近20年,他一直保持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一名医生,是已经去世多年父母的遗愿。带着成为一名好医生的理想,他从不间断学习,不断的超越自我,先后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求学生涯。多次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学术水平。博士毕业后的王沛坚来到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勇担学科建设重任。近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先后获得了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限制类医疗技术-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中国心衰中心(标准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成医附院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等。


王沛坚01(1).jpg


    作为心血管医生,他深知及时的诊断和救治至关重要,他是典型的“急性子”和“拼命三郎”。其中最快18分钟的门球时间抢救急性心梗患者的事迹堪称急诊冠脉介入救治心肌梗死患者的“奇迹”,在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十周年纪念日中作为典型进行了报道。对疑难少见病的诊断和救治方面,例如对“心碎综合征”患者的及时识别和救治也受到了中央电视台12套急诊24小时专栏的关注和播出。因为对先天性的“主动脉缩窄”造成19岁的大学生恶性血压升高、严重器官损害的及时识别和治疗,至今逢年过节患者的父亲都发短信问好,因为他挽救的不单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反复胸痛多年无钱医病的卖菜老大爷,为了节约钱抚养无劳动能力的儿女和孙儿,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疗,他便“暗地里”组织“买菜事件”和捐款,让大爷得到及时的救治,恢复正常的劳动能力。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王沛坚02.jpg

    他是个典型的“拼命三郎”,同事说,你别看他瘦,他可以穿着20斤重的铅衣做一台超过7个小时的高难度手术,他最长的一天手术记录是从早8点至次日凌晨3点过共计近20小时,他可以穿梭于两个导管室连续完成几台高难度的治疗手术,只要他站手术台上精神就高度专注,坚韧不拔,坚持不懈。他说,他没办法不拼,没办法不急,心血管急症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虽然省内有更大的中心,但区域内的患者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中心去,往往就会延误救治时间,失去最佳的抢救机会甚至是生命。同时,作为教学医院,也需要有担当,对常见病的救治要跟得上,在新技术领域也需要与时俱进。他深知高血压领域给全国甚至全球患者带来的巨大危害,中国每年会有近300万人死于高血压相关疾病,而且中国的高血压有“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现象,因此他一直关注和研究该领域的新技术的发展,成为行业内开展高血压微创诊疗最齐全的中心之一,包括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肾上腺动脉消融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双侧肾静脉采血,肾动脉去交感消融治疗原发性难治性高血压等等。但他并不保守,他深知要将相关的技术推广才会造福更多的患者。近年他提出高血压的微创诊疗理念,先后在省内外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


王沛坚04.jpg

   

 他还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响应政府和组织的号召。每年,心血管内科在“世界心脏病日”、“中国高血压日”等都会联合周边地区的医院开展免费大型义诊活动。每年,心血管内科都会派出多次,多名高年资的医师配合做好政府的医疗扶贫工作。他也会身先士卒,先后深入到藏区和凉山州等地区下乡扶贫,开展义诊和学术讲座,给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带去技术和学术。新冠疫情来了,他早早向医院报名愿意“出征”武汉,同时也号召科室人员积极报名参加,过年,他一直坚守岗位,大年初一晚他就在疑似病例的会诊会议中度过。虽最终未能获得“出征”武汉的机会,但坚守岗位,过年期间,在疫情背景下冒着风险完成了30余台急诊手术。而今年,他还积极的协调各方,使得我国的援圣多美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医疗队在其国家中心医院首次开展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

王沛坚07.jpg

    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他也不遗余力。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他组织专家召集所有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的研讨会,关注研究生的课题进展,协助研究生完成毕业课题。他培养的研究生先后发表了多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参加过多次全国的研究生论坛并获得奖励,多名的研究生获得奖学金,而他自己也先后获得“优秀教师”和“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称号。


王沛坚08.jpg

    

    他说,他这辈子兢兢业业,或许没有多大的贡献,但他希望用努力搭建更好的平台,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生,造福更多的患者。在他的努力下,近年学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他本人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时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资助项目,中央引导地方财政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等项目资助。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近30项,先后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学术论文累计被引用近2000次,引领着区域医疗和学术的发展。长年临床、教学、科研的一线繁忙工作,使得刚进不惑之年的他满头白发,到医院工作后就没休过一次假,家人和同事们都会劝他“好好歇歇”,但他就是那样,一刻也停不下来。


责任编辑:思江


上一篇:刘力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下一篇:蔡蕴敏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