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建松,1975年10月生,教授(正高二级岗),医学博士,丽水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浙中区域肿瘤专病中心主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和东南大学博士后,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江中医药大学、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入选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医近三十年来,他一直活跃于临床医疗第一线,开展放射和介入诊疗工作,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解决众多临床疑难问题,挽救了无数生命。他带领的放射与介入团队不断创新,攻克学术与技术难题,大力推进学科发展,创建了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专业团队;他秉承对医疗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把关爱患者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他不忘为患者服务的初心,勇担救死扶伤的使命;他勤学笃行,德技双馨,用无限真诚赢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社会的高度赞誉。
忠于事业,奋发有为,以精湛医术济世惠民。1993年,纪建松于浙江省卫生学校(现杭州医学院)影像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丽水市中心医院从事放射科临床工作。1999年6月,获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学学历;于2001年1月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招生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入苏州大学医学院攻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期间,由于成绩和科研能力突出,被批准提前毕业,成为苏州大学唯一一位提前一年毕业的医学硕士。2005年,他通过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招生统一考试,考入浙江大学攻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后,他继续回到丽水市中心医院工作。越是学习,他越觉得不够,在医学领域,他“越陷越深”,于是他又继续在学习的道路上跋涉,先后在东南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他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认认真真做好每每一台手术,因为技术精湛,渐渐他的名声被病人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看病。也正因为这样,他感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也越来重。他对待病人非常耐心、细致、周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先要理解病人,才能真正地为他们提供精确的医疗服务。
曾经有一位48岁的女性患者因大量呕血,被120送至丽水市中心医院。患者被明确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及门静脉巨大静脉瘤形成”,该疾病通常来势凶猛,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纪建松带领团队投入患者的抢救中。手术时,病人反复大量呕血,血压一度降低到心电监护仪测不到。从当天晚上8点半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经过纪建松6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险象环生的手术终于取得成功。穿着重达30余斤的X射线防护服,高度紧张工作6个多小时后,主持抢救的纪建松及所有医护人员都虚脱了般,精疲力竭,但看着病人停止呕血,血压回升,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他满心欢喜,终于又成功挽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医德本于人道,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的本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希望和幸福的时候,就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病人的需要就是他的工作,病人的满意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科技带头,成果显著,做学科发展的带头人
在长期临床工作中,纪建松坚持学思践悟,不断获取新知识,跟踪全国乃至世界医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他带领团队在影像诊断和肿瘤与血管疾病介入微创治疗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理论。如在国际上首次建立急性肠梗阻和非急性肠梗阻检查流程和诊断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首次提出利用肝癌射频消融TACE术后行射频消融术的短时间间隔来治疗肝癌的创新性学说;在国内首先倡导并实践了肝癌、肺癌、胰腺癌、食管癌、胆管癌等介入微创综合治疗理念,提出序贯治疗的新模式;通过与手术病理对照的方法,填补了肠扭转、肠内疝、肠套叠、粘连性、胆石性、粪石性、肿瘤性肠梗阻等影像研究的国内空白等。
作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和科主任,他总是竭尽所能对团队里的每一位医生进行传、帮、带,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鼓励督促他们发展。他与带领的团队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9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项目38项,市厅级课题10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研究论文153篇,其中TOP论文44篇,担任国内多个权威医学杂志的编委,以及Journal of Hepatology、Biomaterials等杂志审稿专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编专著6部,参编/译6部。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9项,厅级奖项19项,多项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今的丽水市中心医院放射与介入团队是一支优秀的学科团队,拥有1个省部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一个省市共建学科。目前团队有医学博士6人,硕士35人,博导1人,硕导6人,主任医(技)师10人,副主任医(技、护)师26人,有50余人次先后余人次先后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一二三层次培养工程、丽水市138人才第一二三层次等荣誉。
“以梦为马,永不止步”,是纪建松的真实写照。伴随其成就的硕果累累,是他躬耕不辍、术业求精的学术精神。由于成绩突出,他先后被推选为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人工智能影像与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放射粒子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并兼任《中华医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等杂志编委,《European Radi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等杂志审稿专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港澳台重点专项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甘于奉献,立德立行,医德双馨显医者本色
在近三十年来的行医生涯中,纪建松总是以他的仁爱之心,抚慰着无数的患者,与他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医患和谐关系。他把病人当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记得曾经有一个晚上,夜已经很深了,纪建松接到电话,一个7个月大的小孩,哭闹,腹胀,呕吐,急诊CT平扫+增强做好了,但是没有人看得懂,也没有人敢诊断,他看了CT片后,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有绞窄,要急诊手术,不然患者有生命危险,外科医生质疑诊断结论,因为当时全国还没有影像学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先例,在纪建松和患者的家属及外科医生的沟通下,患者接受了急诊手术。术后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有绞窄,如果不手术,患者生命将不保,因为纪建松的坚持,挽救了一个小生命。从此以后,在纪建松手里诊断了多例此类患者,为多个家庭带来了幸福……发生在他身上诸如此类事例太多太多了,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一坚持就是三十年,他用责任与担当诠释医者的仁心与无边大爱。
身先士卒、甘于奉献,他是“抗疫”一线的生命“守护者”。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CT作为病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纪建松带领放射科,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他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标准”制订专家委员会和“新冠肺炎影像咨询平台”的建设,并提供远程影像问诊咨询和网上会诊,同时主导全市一线新冠肺炎影像诊断和参与医院紧急会诊、讨论、检查和诊断当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配合核酸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他作为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专家、丽水市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主编出版了《新冠肺炎CT早期征象与鉴别诊断》一书,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2020年2月20日,短短12小时,该书的网上下载量就高达27万人次。这也是全国第一本关于新冠肺炎CT早期征象与鉴别诊断类的书籍,对呼吸、感染、重症、放射及相关科室的一线“抗疫”医师在CT诊断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对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达到早诊断、早控制、早治疗的目的,有效助力新冠肺炎防治。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纪建松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了大量的爱心,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白衣战士”的初心使命。熟悉他的人,总会说他是一个有“温度”的人。他这种崇高的职业品德,所传递的是一名医者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仁心仁术的崇高精神。他三十年如一日,以从医为民,服务患者为信念,把群众的口碑和掌声,以及信任作为对自己的最高褒奖。
责任编辑: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