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致敬白求恩精神的伟大传人——张业胜老人

发布时间: 2022-12-13 | 点击量:204


  张业胜老人走了。消息传来,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驻会人员工作群里笼罩着十分悲恸的气氛。大家纷纷留言,寄托对张老的深情追忆和无尽哀思。马国庆名誉会长在留言中写道:惊闻张老仙逝,泪水夺眶而出。张老是真正的白求恩精神的伟大传人,是白求恩精神真正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如果有人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榜样,那我们可以告诉他,张业胜老人就是毛主席讲的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把白求恩精神传播到全社会全世界和下一代,让天下人热爱白求恩、敬仰白求恩、争做白求恩,是张老毕生为之追求的梦想。郭治中常务副会长称赞张老一生追求、一生战斗、一生纯粹、一生践行、一生崇高,学习白公,堪称典范。蔡国军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天平执行副会长、魏建国副秘书长、刘建涛副秘书长等,也写下并表达了对张老的崇敬之心、仰慕之感和追思之情。大家共同祈愿张老一路走好,安息天堂。

下面,特转发白研会栗龙池名誉会长的回忆文章《他没有辜负白求恩》,以此纪念张老、缅怀张老、送别张老。

他没有辜负白求恩

——缅怀百岁老人张业胜同志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 栗龙池

12月14日,白求恩的学生、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张业胜同志走了。享年101岁。

图片


熟悉张老的朋友都知道,一直以来,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勤勉劳作,始终都在做着研究白求恩、宣传白求恩、践行白求恩精神的活动。别看已经百岁高龄的人了,每天除了收集整理有关学习白求恩方面的资料,有时还要接受媒体采访。因为,他把追随白求恩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和光荣。如今,他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图片

崇拜追随白求恩

1922年7月25日,张业胜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的一个小山村。母亲生了他们兄妹十来个,因贫困与疾病,一半夭折了。张业胜从小也是病痛缠身,多亏母亲一次次冒险用土办法治疗,才使他免遭厄运。懂事后,他渐渐萌生出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了一定要学医,为穷苦百姓治病。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来到张业胜的家乡。由于他父亲积极为部队筹措粮草,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刘显宜副官长与他家有了许多联系。刘副官长看张业胜有些文化,就动员他参加八路军。经过简短的卫生常识培训,他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卫生所担任了司药。那时他才刚满15周岁。

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骑着马,带着由13头牲口驮着药品器械的援华医疗队,浩浩荡荡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山西省五台县金刚库。张业胜当时就站在由边区军民组成的欢迎队伍里,一股对白求恩的钦佩之情从心底溢出。更为幸运的是,没过多久,上级领导看他机灵,就让他为白求恩保管医药用品,从此便有了与白求恩在一起的机会。

一次,白求恩亲切地问他需要什么,张业胜十分激动,脱口而出,想要一个用来消毒的煤油炉和两支注射器。白求恩当即十分痛快地满足了他的愿望,还耐心教他如何使用。白求恩外出巡诊回来,总要来司令部卫生所看看伤病员,每次张业胜都陪在左右。白求恩对同志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高超的医术,给张业胜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1939年9月,在白求恩参与下创建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成立了,张业胜有幸成为最早选调入校学习的学员。在学校,他亲耳聆听了白求恩的外科理论课,参加了由白求恩组织的野战医院演示教学。特别让他难以忘怀的是,白求恩在模范医院落成典礼上的著名演讲,如“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等谆谆教诲,深深印在张业胜的脑海里。

学习效仿白求恩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不幸染病去世,张业胜极为悲痛。从此,做像白求恩的人,成了他毕生的信仰和追求。

1940年1月,张业胜从白求恩学校(白求恩逝世后,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更为此名)毕业后返回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卫生所当了一名医生。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上级命令他先后领衔组建了三所野战医院,还同时被任命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二分院院长,期间,他都自觉以白求恩为榜样 ,用白求恩精神建院育人。

1946年9月,上级命令张业胜到张家口组建后方医院第二分院。医院还未完全展开,部队已送来300多名伤员。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怎么办?他想起白求恩“没有群众帮助,就没有医院” 的教诲,立即动员宣化师范学校的学生和医院所在地村民参与抬担架、护理及医院其它有关工作,同时认真落实白求恩关于“野战医院组织和技术”的要求,抢救治疗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成功。

1948年春天,为配合杨罗耿兵团作战行动,上级决定组建三个兵站医院,张业胜被任命为兵团笫二兵站医院院长。他采用白求恩创办“芦沟桥”流动医院的经验,将103名工作人员分为两个连:一连手术力量强,装备器械齐全,救治材料充足,收治重伤员;二连医疗力量稍弱,但药品较充足,收治轻伤员和内科病人。虽然工作人员近一半是娃娃兵,但由于组织严密,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

1950年,第19兵团入朝参战前,张业胜奉命留在国内担任兵团子弟学校卫生所长,负责上千名从托儿所、幼儿园到上小学孩子们的医疗保健工作。建国初期,卫生条件比较差,各种传染病随时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他自觉践行白求恩“满腔热情”“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刻苦钻研技术,积极组织医疗保健,确保了杨得志司令员“绝不能死掉一个孩子”指示的完全落实。

研究宣传白求恩

从跟着白求恩认真学习,到脚踏实地照着白求恩的教导去做,再到宣传弘扬白求恩精神,张业胜的这份执念与日俱增,矢志不渝。

1959年张业胜从山东医学院全日制医学本科班毕业后,放弃到另一所医院担任院长的机会,主动要求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担任了负责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文革”开始后,他和院史馆的同志自觉避开政治狂潮,在院党委的支持下,为配合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积极筹办白求恩事迹展览,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了解白求恩、学习白求恩。展览的成功举办,引起了军委总部的高度重视。根椐上级决定,在此基础上,他们于1967年12月至1968年6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了《纪念白求恩展览》,历时半年之久,盛况空前,成为当年首都的一大文化景观。

1969年,张业胜受命全身心投入到筹建永久性白求恩纪念馆的工作,期间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波折。此事后来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和支持。纪念馆于1975年11月12日白求恩逝世36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正式落成向社会开放,并接待外宾参观。

1981年2月,张业胜从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离休。曾经誓言“以白求恩为榜样,一辈子为人民工作,永不歇脚”的张业胜,先后参与组建了白求恩医科大学(其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北京校友会、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等,潜心进行白求恩精神的研究,撰写了上万字的论文《中国的白求恩现象》,并自费创办了手抄本“杂志”《白求恩通讯》。

2001年6月8日,解放军报曾以《编辑〈白求恩通讯〉十年手抄办“杂志”》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中写到: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杂志”,它就像30年代的手抄本,页页宣纸,字字蝇头小楷,本本棉线手工装订,每期有几十份。这本“杂志”的创办人,就是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今年已80岁的军队离休老干部张业胜。他独揽编采、排版、校对、发行于一身,10年间手抄辅之复印,目前共出版这本《白求恩通讯》63期。 报道指出:《白求恩通讯》的发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反响,读者的信函、资料和图片,像滚雪球一样,使“杂志”内容越来越丰富,角度越来越新颖,影响越来越大。

这份“杂志”一直伴随着张老,30多年来,已连续发行200多期,约合近300万字。为此,他不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还从退休金中省吃俭用30余万元用于办刊。

张业胜同志年轻时崇拜追随白求恩,盛年时学习效仿白求恩,进入老年后研究宣传白求恩。他一辈子践行白求恩精神,始终把毛主席倡导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今天可以说,他活的很圆满。他一生一世没有辜负白求恩。

来源: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上一篇:“春联送医护”——人文分会承办2023送春联活动

下一篇:纪录片《不远万里——寻找真实的白求恩》拍摄推进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